大众乐器网 帮助中心 加入收藏 shujk.com 乐器网
注册 | 登陆
  • 首 页
  • 打击乐器
  • 乐器新闻
  • 乐器大全
  • 乐器知识
  • 乐器曲谱
  • 钢琴专区
  • 吉他专区
  • 提琴专区
  • 吹奏乐器
  • 乐器论坛

西洋乐器
钢琴 吉他 单簧管 小提琴
贝斯 小号 架子鼓 萨克斯

民族乐器
古筝 琵琶 古琴 月琴
二胡 笛子 唢呐 快板

电子乐器
电子琴 电贝司 合成器
电吉他 电钢琴 手风琴

乐器曲谱
钢琴曲谱 吉他曲谱 论坛
提琴曲谱 古筝曲谱 其他
热点推荐: 随州钢琴调律 钢琴键盘 快板绕口令 黄石钢琴调律 钢琴热的兴起 吉他剪弦器
所在位置: 大众乐器网 > 乐器新闻 > 行业动态 >

浅谈盛唐乐器箜篌

发布时间:2017-07-29 16:04 来源:未知  编辑:乐器网  浏览次数:    [大 中 小]
【导读】:浅谈盛唐乐器箜篌。 箜篌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箜候,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风首箜篌三种形制。 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
  

 浅谈盛唐乐器箜篌。

箜篌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箜候”,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风首箜篌三种形制。

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今天箜篌虽然已经销声匿迹,但昭陵陪葬墓韦贵妃墓出土了一副稀有乐伎图,让我们一睹箜篌的风采。韦贵妃(公元597年—665年),名珪,字泽,京兆(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东北)杜陵人北周名将韦孝宽曾孙。韦珪先嫁隋兵部尚书李之雄之子李珉,生有一女,入唐后被封为定襄县主,李珉死后,韦珪再嫁唐太宗李世民,生纪王李慎,女临川公主李孟姜,627年(贞观元年)被太宗册立为贵妃,位列四夫人(正一品)之一。650年(永徽元年)封为纪国太妃,随纪王出藩,665年(麟德二年)去世,享年69岁,陪葬昭陵。

图中乐伎,五官端正,面容丰腴,墨画眉眼,头梳飞仙髻,上着深紫阔袖长衫,下着红色高腰长裙,裙摆曳地,跪坐,左手抱箜篌,右手作演奏状。乐伎手中抱的箜篌正是唐代的竖箜篌。

究竟什么是竖箜篌呢?竖箜篌又称竖头箜篌,亦称“臂箜篌”,现简称箜篌,原先指的是中国自汉朝时期由西域传入的乐器,是为了与中国本土的“卧箜篌”相区别。音箱多为皮革制成,隋唐时期中国人对其进行改造创新,创造了新的“唐箜篌”一直流传至明,其间一直在改进创新,后来把“竖箜篌”渐渐简称为“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横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音箱多是皮革制成,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中,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人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竖箜篌多竖置胸前,两手齐奏,间有置于左胁或右胁的,演奏者或站或坐,百态千姿、美不胜收,特别是那些飘飘欲仙的伎乐天,俨然将人们带入了清音妙曼的音乐王国。

箜篌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汉代刘向《世本?作篇》有:“空侯,空国侯所造”和“空侯,师延所作,靡靡之音也。出于濮上,取空国之侯名也”的记载。刘熙《释名》后载也与《世本》相同,空侯为商代纣王的乐官“师延所作”“出于濮上”。

早在公元二百年前的东汉之时,竖箜篌就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往来,由波斯(今伊朗)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一带,唐代长孙无忌等撰《隋书?音乐志》中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旧器。”

在古代诗歌中,箜篌屡见不鲜,唐代箜篌进入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演奏技术达到极高的水平,流传也较广泛,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描述的那样“吴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去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豆。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既是李贺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唐代诗人岑参、顾况、杨巨源、卢仝、元稹、张祐、李商隐和王仁裕等,都有描写箜篌的诗作。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有张徽、李凭、张小子和季齐皋等。

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在古代皇室音乐中,箜篌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乐器之一,由于它有弦数组,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是较为理想的乐器。

打印本文
挑错有奖
收藏本文
上一篇:第九届沈阳国际吉他艺术节开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 伽师农民乐玩民俗乐
  • 妃莉娅迎丽阁官方团
  • 让我不得不吐槽的卡
  • 2014年卡罗德钢琴(
  • 卡罗德钢琴与家居风
热门乐器知识
  • 钢琴
  • 吉他
  • 提琴
  • 二胡
  • 古筝
  • 钢琴不是白练的
  • 乐器之王钢琴之学习钢琴的意义
  • 网购钢琴的成功经验总结
  • 钢琴零部件中文和英文的对照表
  • 钢琴养护需坚持及时擦拭
  • 钢琴的发音系统
  • 买钢琴两天内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 钢琴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 选购钢琴时要注意的七点
  • 钢琴怎么分级
  • 学习乐器竟然对孩子有这么多好处
  • 吉他扫弦的基本要领
  • 吉他挑选之油漆篇
  • 吉他红松和云杉的区别
  • 购买吉他时要了解吉他的构造
  • 固弦锥正确的安装方法
  • 吉他的固弦锥固定琴弦的误区
  • 吉他需要配备的辅助工具
  • 吉他剪弦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 吉他调音器和变调夹的差别
  • 提琴产生杂音的几个原因
  • 避免提琴损坏的几个方法
  • 小提琴弓毛断落 多久换一次弓毛
  • 使用提琴后不需放松琴弦 三个月
  • 小提琴松香挑选秘籍
  • 选购提琴琴盒的原则
  • 提琴肩托的正确挑选方法
  • 买小提琴应该新琴好还是买旧琴好
  • 提琴的三类收藏家
  • 学好小提琴手型也是拉好小提琴需
  • 二胡的音响来源于琴弦的振动
  • 二胡的弓子是用于拉奏二胡
  • 二胡的琴马是联结琴皮琴弦的枢纽
  • 二胡上的千金是用于扣住琴弦
  • 二胡的琴轴用来调节二胡的音高
  • 二胡琴筒和琴杆的作用
  • 二胡的历史 二胡是由胡琴发展而
  • 二胡教学不要光介绍曲子的技能技
  • 要严格儿童学二胡的误区
  • 二胡挑选使用保养要用心
  • 演奏古筝不同触弦方式的音色对比
  • 古筝三级的正确演奏要领
  • 古筝的二级演奏及弹奏方法
  • 古筝一级演奏提示及要求
  • 容易导致古筝的音色出问题不纯的
  • 新一代古筝“潘氏转调筝”被誉为
  • 筝的名称由来 古筝是由瑟演变而
  • 古筝的弹奏方式和演奏方式不断地
  • 今日的古筝流行于与专业演出和民
  • 现存最早的古筝 贵溪县发现了连
乐器曲谱
  • 钢琴
  • 吉他
  • 提琴
  • 二胡
  • 古筝
  • 钢琴四手联弹爆笑神曲《咱们屯里
  • 天空之城钢琴谱_天空之城钢琴曲
  • 优美钢琴曲推荐
  • 好听的钢琴曲推荐
  • 你把我灌醉钢琴曲_你把我灌醉钢
  • 爱情公寓钢琴曲_爱情公寓钢琴谱
  • 爸爸去哪儿钢琴曲_爸爸去哪儿钢
  • 来自星星的你钢琴曲
  • 齐秦《夜夜夜夜》钢琴曲
  • 陈奕迅《浮夸》钢琴曲
  • 童话吉他谱简单版
  • 安静吉他谱简单版
  • 春天里吉他谱简单版
  • 外面的世界吉他谱简单版
  • 同桌的你吉他谱简单版
  • 老男孩吉他谱简单版
  • 情非得已吉他谱简单版
  • 爱我别走吉他曲谱_爱我别走吉他
  • 彩虹吉他谱周杰伦简单版
  • 未了情简谱_未了情小提琴曲谱
  • 枉凝眉简谱_枉凝眉小提琴曲谱
  • 万水千山总是情简谱_万水千山总
  • 我想有个家简谱_我想有个家小提
  • 我愿简谱_我愿小提琴曲谱
  • 小机灵的歌简谱_小机灵的歌小提
  • 乡恋简谱_乡恋小提琴曲谱
  • 贝多芬第六号奏鸣曲A大调简谱_贝
  •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简谱_匈牙利舞
  • 森吉德玛简谱_森吉德玛小提琴曲
  • 好听的二胡独奏曲
  • 好听的二胡曲子
  • 睡莲简谱_睡莲二胡曲谱
  • 牧羊女简谱_牧羊女二胡曲谱
  • 满江红简谱_满江红二胡曲谱
  • 关山月简谱_关山月二胡曲谱
  • 高山流水简谱_高山流水二胡曲谱
  • 二泉映月简谱_二泉映月二胡曲谱
  • 禅院钟声简谱_禅院钟声二胡曲谱
  • 雨打芭蕉简谱_雨打芭蕉二胡曲谱
  • 中国十大古筝名曲
  • 歌声与微笑简谱_歌声与微笑古筝
  • 嘀哩嘀哩简谱_嘀哩嘀哩古筝曲谱
  • 闻说简谱_闻说古筝曲谱
  • 星月神话简谱_星月神话古筝曲谱
  • 在北京的金山上简谱_在北京的金
  • 幸福渠简谱_幸福渠古筝曲谱
  • 拖拉机来了简谱_拖拉机来了古筝
  • 黄水谣简谱_黄水谣古筝曲谱
  • 绿野仙踪简谱_绿野仙踪古筝曲谱
乐器论坛 | 广告服务 | 钢琴品牌 | 吉他品牌 | 西洋乐器 | 弹拔乐器 | 弓弦乐器
Copyright @ 2008-2014 大众乐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