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来越多场合登堂入室的钢琴,外观精美、定价则往往不菲,动辄数万甚至十多万的售价俯拾皆是。然而,真正懂行的消费者实在寥寥,信息的不对称让购琴者总是心存怀疑。
目前,中国普通购琴者的一大特点是在追求品牌效应的同时希望保证高性价比,由此催生出一个隐形却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手钢琴。未曾想到的是,在各大琴行明确标注二手琴的这批名牌产品,背后却包裹着层层乱象。

数周前,为正在准备钢琴考级的女儿购置了一台二手琴的张女士找到了记者,原本听信琴行“正规大牌二手钢琴,降价不降质量”的宣传,购得的二手琴却屡出乌龙,令其十分烦恼。
“琴行买来的二手钢琴是日本知名品牌,本想以此帮助孩子更好的练琴,没想到不但内部琴弦发黑老化,音准还老是出现偏差,不知不觉影响了琴童的正常练习。”张女士表示。“更让人气愤的是,找到琴行希望调出该二手琴的进口历史和出场情况,却一问三不知,这怎么能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没有进口历史、没有卫生与环保检验的证书、没有成色新旧与定价挂钩的透明标准,如此“三无”的二手钢琴却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我国不少琴行内销售。而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调查,一条完整的走,私、翻新、混乱销售的二手琴产业链条逐渐浮出水面,令人惊心。